99%人的困惑:為什麼計劃 100 分,行動卻 0 分?
一位企業家從40歲開始,每天拿出兩小時練畫。
退休兩年后,他辦了第一場個人畫展,實現了兒時做畫家的心願。
還有一位研究婚姻關系的專家,受邀出國演講卻苦於英文太差。
45歲那年,她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,
每天利用等公車、搭地鐵的時間背單字,三年後已經可以流利對話。
人們常說這個困難、那個不行 :
生活瑣事占用了精力,常常加班沒有時間,或者是年紀增大記憶力下降……
但到底真正阻礙我們完成事情的原因是什麼?
1.沒有學習動力:學這個能加薪嗎?
跟工作以後的人談學習,最常被問到的話就是:
學這個能加薪嗎? 不是說這樣思考的人就庸俗,畢竟外部的物質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。
但是,無數的動機之中,哪種動機的作用力更長久,能支撐學習走得更遠?
顯然還是興趣。
有很多人苦惱:我沒有什麼興趣。
此言差矣。
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拿來做興趣。
有人喜歡看小說,看得不過癮就自己寫,最終成為著名網絡寫手。
還有人喜歡玩網絡游戲,玩著玩著成了游戲開發商……
或者,哪怕你只是喜歡捏泥人,捏得不好看,賣不出去也參不了展,
但能在工作閑暇博得一樂,也未嘗不可。
說白了,最好的學習狀態就是 "我樂意,我享受",
而不是總想著 "學到的東西可以賺取什麼"。
2.目標不明確:很多都想學,不知道學什麼。
哲學家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。
某天,這頭小毛驢站在兩堆一樣的乾草之間,猶豫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要吃哪一堆,
最後在無所適從中活活餓死。
這種因為選擇自由而帶來的左右為難的困境,
就被稱為“布里丹毛驢效應”。
離開校園後,學習不再是老師的作業、家長的要求,
我們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,但是也因此增添了焦慮心理。
對于這種情況,建議學習者做兩種準備:
一個是長久的學習計劃,選擇一個要堅持一輩子的學習方向,最好是從興趣出發的;
另一個則是短期的學習計劃,比如最近對某個事物特別感興趣,
或者工作需要必須學的,可以作為短期沖刺學習的目標。
3.無法堅持到底:計劃100次,行動卻為0。
在如今這個資訊更替迅速的時代,如果說大家都忽略學習的重要性,那真的是冤枉人了。
幾乎職場中的每個人都知道,必須充電才能生存。
但是,絕大多數想要學習的人都抱有這樣的疑問:
為什麼我總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?
這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「懶惰」就能解釋的。
其實原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:
第一就是不懂延遲享受,總是想 "今天先玩,明天再做"。
心理學中著名的糖果實驗就是針對延遲享受的,心理學家給孩子分發糖果,
要求是:如果馬上吃,只能吃一塊 ; 如果10分鐘後吃,那麼可以吃兩塊。
觀察發現,有的孩子忍不住誘惑,馬上就吃,而有的孩子則能為了長遠利益忍受暫時的痛苦。
心理學家又對這些孩子做了跟蹤調查,發現20年後,那些懂得延遲享受的孩子成就更高。
學習對延遲享受能力是一種考驗。曾有位成功人士這樣分享他的學習經驗:
每次學到厭倦想要玩游戲的時候,我就對自己說:再學5分鐘,5分鐘後我就可以玩游戲。
其實,當你再次投入到學習狀態,就不會再記得游戲這回事了。
最重要的是,當你完成了學習計劃,甚至是超前進度以後,你從游戲中得到的快樂就會加倍。
另外,導致多次計劃卻從無行動的原因還有一個,那就是挫折感。
有些人喜歡給自己制訂苛刻的計劃,要求過嚴就會加重心理壓力,減少了行動的樂趣。
而一旦完成不了,就會打擊自己的信心,覺得下次肯定也做不來。於是,連續幾次之後連列計劃的興趣都沒有了。
如果你也是因此而阻礙了學習,那麼議你給自己列個容易完成的計劃,加強信心之後再做進一步的調整。
相信我,只要你照著步驟做,
保證你 計劃、行動都滿分~
~~~~~~
秘密作者肯定此創業系統能夠吸引 財富 靠近您 !
行銷全球 60 個國家以上的 網路事業 !!
一、掌握數十兆美元的健康產業。
二、即將造成比 可口可樂 更大的流行。
三、簡單易懂,高度自動化的網路系統。
四、沒有風險的創業模式,人人可參與。
